淅河镇府君山村一带土地分散、规模较小,交通设施不方便、农村外出务工人口较多,造成土地搁荒、闲置较多。如何化“被动”为“主动”?近年来,淅河镇大胆探索,先行先试,立足于大堰坡一带的自然资源禀赋,积极扶持培育与当地资源联系紧密的加工企业,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,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脱贫之路。
“自从直方公司入驻以来,我通过在这里务工,每年能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。”近日,淅河镇府君山村贫困户63岁的杨振怀高兴地说道。
“要打出依靠要素资源扶贫的组合拳。”近年来,该镇创新方式手段,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科学健康有序流转,着力***土地小而散的“瓶颈”,促使农业经营向集约化、规模化方向转变。如今,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闪亮“名片”,欧博美2000亩油沙豆“初具规模”、康华农业公司2000亩绿色有机蔬菜“广受好评”、直方公司万亩油茶“蔚为壮观”、丰年公司万亩核桃“声名远扬”、果王公司上万亩蓝莓“销路广阔”,蕙兰谷1500亩兰花盆景“赏心悦目”,这“六大产业”基地建设,齐头并进,相互映衬,已经成为全镇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,累计辐射带动周边13个村的3万余人共同致富。
“依托乡村的资源优势,借助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手段,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,还为本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,让广大贫困户实现‘家门口’就业脱贫。”府君山村党支部书记吴华洲介绍道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5年,该镇共有6000余人次进入“六大产业”基地务工,平均每个劳动力仅工资性收入就能增加近7000元,大大减轻了当地的扶贫压力。
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扶贫。”近年来,该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,投资1000余万元推进“美丽乡村”示范片建设,着重对片区沿线20公里11个村(社区)走廊两侧的道路、住房、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造升级,为产业发展开辟了“绿色”空间。同时,加大对其他村(社区)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2015年,投资1500余万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,共修复被毁水利设施625处,从而为农户的增产丰收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。
“深入开展植绿扶贫。”近年来,该镇种植特效经济林、生态林12万亩,特别是2015年,完成宜地造林8040亩,无立木林地造林达5798亩,村庄绿化面积达226亩。如今,来到这山清水秀、林茂草绿的“美丽淅河”,让人对这里未来的发展充满“希望”。